皺紋盤鮑,貝殼大,橢圓形,較堅厚,通常殼長約12.5cm,高3cm,寬8-9cm。螺層三層,殼頂鈍,略突出于貝殼表面,但低于貝殼的最高部分。從第二螺層的中部開始至體螺層的邊緣,有一排以凸起和小孔組成的旋轉螺肋,其末端的4-5個有開口,呈管狀。殼面被這排凸起和小孔分為右部寬大,左部狹長的兩部分。生長紋明顯,無大的褶壁。殼面深綠色帶褐色。貝殼內面銀白色,有彩色光澤,殼口卵圓形,與體螺層大小相等。一般在潮下帶至數l0m水深的淺海中,以足部吸著在潮流暢通,海藻絲生的巖礁上,晝伏夜出,主食褐藻、紅藻,也攝食有孔蟲及多毛類等。雌雄異體,三齡左右達性成熟,產卵期為7-8月份,適宜水溫在20-25°C間,受精卵發育極快,6-10天便成匍匐狀的幼體。我國黃、渤海有分布,以長山島和海洋島產量最多,近幾年來人工育苗已試驗成功。
雜色鮑,殼長8-9cm,高1.8cm,寬5.3cm,卵圓形,質堅厚。螺層約三層,頂鈍由殼頂向下從第二螺層中部開始至體螺層末端邊緣,約有一行排列整齊且逐漸增大的凸起和小孔30余個,其中靠體螺層邊緣的7-9個有開孔,俗名九孔鮑。殼表生有不甚規則的螺旋肋紋和細密的生長線,殼內面銀白色,具
珍珠光澤。生殖期為4-6月份,適宜水溫在17-28°C。一般生活于水深l0m左右的海底巖礁上,尤以鹽度較高、水色清澈底、藻類叢生的環境棲息較多,喜食羊棲菜、馬尾藻、裙帶菜、石尊和海苔等海藻。分布于我國東南沿海。我國南方已開始人工養殖,有筏式吊養、投石造礁移殖等。
鮑魚的生命力較強,它用肥大的腹足吸附于巖礁之上,有著相當驚人的附著能力。據科學測試,一個長15cm左右鮑魚的附著力可達200kg以上,因此,采鮑人必須趁鮑魚不備時,猛然用鏟子將它從巖礁上鏟下,如果待其有備,就是把鮑殼砸碎,也休想把它采下。
鮑魚腹足肌肉肥大,約占體重的40%,是食用的主要部位,鮑魚肉質細嫩,味道鮮美,是極為珍貴的海產品。在海味八珍中獨占鰲頭。鮑魚營養豐富,每100g干品中含蛋白質64g,脂肪2g,糖類3g,還有人體所需的鈣、磷、鐵等礦物質和多種維生素。
鮑魚不僅是名貴的佳肴,而且在醫藥方面大有用處,有滋陰、補陽、調經、潤燥、利腸、通乳之功能,鮑魚殼內側有光彩奪目的珍珠層,它不僅可供藥用,而且是貝雕工藝的珍貴原料。
鮑魚的加工季節一般是夏秋兩季,此時鮑魚較肥,而且便于捕撈。鮑魚的傳統加工主要是加工成煮干品,現在一般大都是鮮加工成冷凍品或罐頭制品,現將幾種加工方法簡介如下。
(1)干鮑魚
①去殼將采捕的鮮活鮑魚,用潔凈的海水洗去表面的泥沙和其他污物。手持圓頭刀從殼的前端肉厚處,從殼的肉壁插
人,切斷肉柱取肉出殼,摘除連接的內臟,將肉身洗凈。
②腌漬將取出洗凈的鮑魚肉加6%的精鹽拌勻,腌在盆或缸中,8h后取出,在海水中輕輕搓洗,去掉鮑肉邊緣殘留的黑色素和黏液,洗凈瀝水。
③水煮先將鍋中注入海水,水與鮑肉的比例為4:1即可,待水燒至80°C左右,把鮑肉投人鍋中,煮沸6min左右即可撈出,放進冷開海水中,洗去污沫,瀝凈水分,即可出曬。
④出曬將煮熟的鮑魚肉放在清潔的席子上擺曬,以搭架平曬為好,鮑魚個體大的,因干燥較慢,容易變質,故在出曬時,可將個體大的鮑肉在背部斜切2-4刀,但切而不斷,保持片大,肉體完整,這樣可加速干燥,防止變質,每天翻曬3-4次,直至曬干,方可人庫,當貯藏半月后,再出風一次,即為成品。有的地區在出曬時用線將煮熟的鮑肉穿成串,掛在十字形的木桿上曬4天左右,即可完全干燥,但在穿串時,鮑肉之間需保持一定空隙,不要靠得太緊,以免影響干燥。
⑤質量要求制品以色澤淡黃、鮮艷,肉厚,有光澤,呈半透明,氣味香鮮,身干形正,潤而不潮,稍有白霜者為佳。
⑥泡發及食用方法被人們譽為海味之冠的鮑魚,實為難得的珍品,用它烹調出來的雞松鮑魚、金錢鮑魚和發菜鮑魚等名菜,都是餐桌上罕見的佳肴。在食用干品鮑魚時,需提前泡發,其方法多種,現介紹幾種如下。
硼砂和堿發:先將干鮑魚肉用溫水洗凈,放在冷水鍋中慢火炊煮,水量以浸沒鮑肉為宜,當煮沸0.5h左右,把鮑肉撈出,湯汁盛于碗中,以備烹調時使用。煮過撈出的鮑肉重新放進鍋里,每l00g鮑肉加硼砂15g、堿20g、水量適中,慢火炊
煮2-3h,當發好的鮑魚軟而透明,恰似富有彈性的涼粉狀時,即可取出。經過泡發,從鍋中撈出的鮑魚,用清水洗去硼砂和堿,再用第一次煮的原湯浸起,放人冰箱中備用。
清水發:將鮑魚用清水泡上,l0h以后取出,洗去污物,使之發白,再換水煮,或者放碗中加少量水,置于屜中蒸,以體軟透明,呈富有彈性的涼粉狀為止。
雞湯發:將鮑魚用清水浸泡l0h以上,洗凈,放進砂鍋中,加母雞腿兩條,肥肉一塊(豬肉和雞肉皆可),加蔥、姜、料酒適量,并加滿清水,用微火燜4h左右,以能捏透為宜。
(2)凍鮑魚鮑魚資源稀少,比較珍貴,一般都加工成冷凍品,冷凍鮑魚又分冷凍鮑魚肉和冷凍全鮑魚兩種。
①凍鮑魚肉
去殼洗滌:用海水洗凈鮑魚殼外的泥沙,再用圓頭刀將殼肉分離,摘取桂冠掉連在肉上的內臟和薄膜,用清水洗凈黏液。
稱重裝盤:洗凈的鮑肉經過瀝水lOmin后,即可定量稱重,以0.5kg或lkg為單位組裝小盤,使盤平整美觀。
速凍.-將定量組裝好的小盤送人速凍間冷凍,當凍品溫度達到一8-一6°C時,向盤內加水制作冰被,速凍時間以12h左右為宜,其中心溫度達一15°C時,即可出速凍間脫盤。
脫盤鍍冰衣:將凍好的鮑肉及時出速凍間脫盤,用淋浴法脫盤為佳。脫盤后將凍塊放入0-4°C左右的冷水中鍍冰衣,時間不要超過3s。
包裝人庫--鍍好冰衣的凍塊要立即裝塑料袋、小紙盒、大紙箱,然后放人一18T:以下的冷藏庫中貯藏。
②凍全鮑魚冷凍帶殼的鮑魚,即稱為凍全鮑魚。目前這種產品深受飯店、賓館的歡迎,在筵席上,烹調好的鮑肉放人殼內擺在盤中,就餐者在品嘗鮑肉的同時,還可欣賞到鮑魚美
麗的外殼。
凍全鮑魚的加工比較簡單,將鮮活的鮑魚用海水或淡水洗刷干凈,定量裝進lkg或2kg的盤內,其速凍、脫盤、冷藏等與冷凍鮑魚肉相同。
(3)鮑魚苗的運輸方法有干運和水運,短距離運輸不超過15h,可采用干運。長距離運輸采用水運。運苗時應將鮑魚連同聚乙烯波紋板一起運輸,以免鮑苗互相擠壓,受傷死亡。也可將鮑魚苗剝離,連同海帶裝人聚乙烯網袋中運輸。
①干運可采用塑料泡沫箱或木桶,須用干凈海水充分浸泡洗刷后才能使用。在容器底部放一層已浸泡好的大葉草或鮮小海帶,然后將鮑魚苗連同附著板,或已剝離后裝小網袋,鮑魚苗放在大葉草上,一層鮑魚苗,一層大葉草或鮮小海帶,不超過三層。鮑苗分布均勻,不擠壓,不受傷,保持濕度,運輸存活率達到98%,是目前較好的運輸方法。
②水運長距離運輸時,將鮑魚苗剝離裝人聚乙烯網袋中,規格40cmX30cm網袋可裝鮑苗1000-1500粒,運輸時將網袋放人船上帆布桶中,每立方米可放鮑魚苗3000-5000粒,途中用水栗抽水,每小時更換一次新鮮海水,在流水條件下,水運100多小時鮑魚苗存活率可達到96%,運苗時選擇晴朗天,氣溫應在6°C以上,并要防止陽光直射,運到目的地要立即裝籠下海放養,切忌過夜裝籠。
漁船運輸:通常將船艙氣溫控制在8-12°C之間,需視鮑種而異,但仍以原生活水溫再降2-3°C為宜,艙內濕度保持在92%以上。每隔4-6h換水一次,每次換水時間為20-30min,裝運前,需用海水將繩上的污物沖洗干凈。裝船中,應提前下降船艙氣溫及水溫,并進行預冷。苗筐采取上下層錯開重疊。途中灑水、噴水均勻。鮑體長應超過2cm,若鮑苗太小裝運時容易壓碎,卸船下水時亦容易脫落。
航空運輸:一般使用寶麗龍箱,以冰冷毛巾覆蓋周圍,并可使用冰塊降低溫度,大型鮑種通常將溫度控制在8-12°C之間,小型鮑種溫度控制在12-16X:之間。裝運前需以海水將鮑苗沖洗干凈,運輸過程中應提前降溫預冷。苗筐應避免過分堆壓,采取上下層錯開重疊,或使用苗袋以500粒/袋為主,成鮑則可使用塑料框。鮑苗殼長應超過2cm,若鮑苗太小,裝運時容易壓碎。包裝箱規格應以搬運方便為主,但此法運輸成本頗高。
陸地運輸:一般長距離運送,以10t的貨車為例,約可運送5t鮑苗,每只塑料籃可裝7kg,—次約可裝運700個。水溫控制在18°C左右,pH值在8.0-8.5,鹽度3.2%-3.3%。使用水車運送鮑苗,在理想情況下,It水可運送鮑苗量約為2萬-3萬粒(20-25mm)。
4)成品鮑魚運輸方法要用4%濃度酒精麻醉剝離,避免肌體受傷,麻醉時間4-5min。運輸活鮑均要充足供氧。春季因鮑體溫變化、及剛產過卵的活鮑體質弱、夏季因天熱耗氧量較大且水溫高,均不適宜進行長時間運輸-
運輸活鮑要用泡沫塑料專門制作的運輸箱,每箱分3層,可裝10-13kg活鮑魚,內放冰塊,把溫度控制在5-8°C,存活率高,一般可活48-58h。保持潮濕、低溫離水運輸,在專制泡沫塑料箱內,一層海藻(石莼、海帶)一層鮑,三層,中間有一袋冰塊(與鮑隔開),箱體溫度保持在5-6°C左右,經3-4天的運輸后,活力仍很強。
鮑體健康與否,可由鮑的活動能力判斷。以手指輕輕撥開鮑體,若容易剝離者則代表鮑體本身并不健康,再者可由外觀進行觀察,依鮑體的肥滿狀態與身體的色澤,殼體是否破裂及受損等判別鮑體健康情形。成長中的鮑,若其殼表面附著許多生物,則顯示其本身的生長情況不佳,而成長較好的鮑其殼緣邊緣部則較為銳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