鯊魚干和魚翅如何保鮮加工?
鯊魚,亦稱“鮫”,屬脊椎動物亞門,軟骨魚綱。體型紡錘形,表皮具盾鱗,類似砂紙,所以又稱沙魚。海中生活,少數品種亦進入淡水。我國經濟價值較高的鯊魚有70余種,鯊魚肉可食用,皮可加工食用。
(1)鯊魚干鯊魚肉中含有尿素,鮮食時要經過一定的預熱處理,使氨揮發。傳統的加工方法是將鯊魚肉加工成鹽干品,腌制后,不僅可以去掉尿素,而且食用味道也很鮮美。對肉質疏松、纖維粗、水分多的老鯊及某些含肉較多的鯊魚,一般不宜加工干品,過去一般都鮮處理,現在大都加工成冷凍品。現將鯊魚鹽干品的加工方法介紹如下。
①大鯊魚的加工每尾重15kg以上的鯊魚,可加工成鹽干肉片,其工序如下。
割鰭:用海水將魚體附著的泥沙等污物沖刷干凈。魚體側放,先割去胸、腹鰭。再割去背鰭,最后割去胸、腹鰭。割鰭時要貼鰭根切割,刀路要同鰭的基部平行。切尾鰭時,不得把整個魚尾完全切下,而應緊貼尾椎骨下面一邊斜刀切下。把每個鰭基部附著的肉用刀剔除,用海水浸洗,去掉血污,然后擺曬。夏季氣溫較高,為防腐敗變質,在擺曬前,應將鰭的基部在鹽水中(用飽和鹽水或接近飽和的鹽水)蘸一下,浸水的深
度在lcm左右。當其充分干燥后即為原翅(亦稱青翅)成品。
剖割去臟:用割魚刀自肛門插人腹腔,沿腹部中線向頭部切割至喉部,回刀自肛門剖至尾根。腹開后,依次取出肝和其他內臟,分別存放處理,再用清水將腔內血污沖洗干凈。
剝皮:用割魚刀剝皮,一手拉住魚皮,一手持刀剝離皮層,從腹部剝向背部,并將頭皮剝開,整張魚皮剝下后,再把魚頭切下。剝皮時,應注意刀口平穩,不要把皮剝破,也不要讓魚肉附在皮上,否則會造成不易干燥而長蛆,降低魚皮的質量。剝下的魚皮用清水浸泡20h左右后再沖洗干凈,經過充分干燥后即成為魚皮,可用做食用,也可制革或加工魚膠。
切段:從脊椎骨接合處下刀,把魚體橫切成數段,每段長度以30cm左右為宜,切段后,用海水洗滌血污,再進行切條。
切條:將魚段用刀縱切成肉條,并除去脊椎骨(哈那鯊的脊骨可做明骨,其他種類的脊骨可做魚粉)。肉條的規格為:長度維持原狀,30cm左右,寬約6cm左右,厚3cm左右。切條后如有血污,仍需用海水沖洗,然后進行腌漬。
腌漬:鯊魚肉切條后,即進行腌漬,用鹽量為15%左右,陰雨天可適當增加。腌漬方法是,先把肉條放在稱過重量的鹽堆上,并用手敷鹽,使鹽粒均勻粘敷肉條上。先在缸(桶)底撒一層薄鹽,然后將魚條整齊排列于缸或木桶內。每排一層肉條即撒少許隔鹽,最后用鹽封頂,經10h左右,加壓石塊,使鹵水浸沒肉條即可,經過1-2天的腌潰,即可撈出洗刷。
洗刷:用清水浸泡肉條,并逐條用手或軟布細心摩擦肉面,去掉附著的鹽垢和污物。在浸泡和洗刷過程中可脫去過多的鹽分。脫鹽要適當,因為脫鹽過度魚肉太淡,在氣溫較高的陰雨
天中進行干燥最易變質;脫鹽時間不足,成品的表面上易泛鹽霜,降低質量,當用手推摸肉條表面,如感到滑手時,即表示脫鹽適當。
切片:肉條經洗刷后切片。因為鮮魚肉水分多,比較松軟,難以切成薄片,但經過腌漬后,魚肉變得堅實,便于切片,切開的肉面也光滑美觀。切片時,將肉條放在案板上,縱切成lcm左右厚的肉片,原來肉條的厚度就變成了肉片的寬度,切時刀路要平穩,肉片厚薄要均勻。
出曬:切片后,要逐片擺在竹簾或席子上,并用手指輕擦肉面,使其干燥后有光澤。當曬至肉面上結成一層薄薄的硬皮時,再進行翻轉,第一天翻曬兩三次,翻曬時要注意整形,經兩天翻曬基本上能達到六七成干,垛起來平壓,兩天后再出曬至全干為止。
成品質量要求:肉片板直,肉質堅實,色澤淡黃,無鹽霜或油燒現象。
包裝:用塑料袋定量包裝密封,然后裝紙箱,為防止塑料袋破碎,袋與袋之間可用軟紙墊隔。
②小鯊魚的加工15kg以下的鯊魚(不包括2kg以下的幼鯊魚),其傳統的加工方法是剖割成全開片腌制成干品,其加工方法如下。
剖割:魚體表的泥沙等雜質被沖刷干凈后,把魚側放在割魚板上,頭向人體,持刀沿脊骨左側切人背部,貫通腹腔,緊貼脊骨推向尾根部,回刀切開頭骨,但尾部不得切開,背鰭應留在脊骨左邊(即刀的上面),并同時將魚片展開,然后調轉魚尾向人體,在尾根處切斷脊骨,再將刀插人脊骨下緣自尾部推切至頭部,順便將脊骨向邊翻開,最后在左右鰓部各切一刀,將頭部完全展開,腹內壁的貼骨血用刀尖挑除。剖割時,刀口要正確、平滑,尾部要保持完整,割開后,要先摘魚肝,再將其他內臟取出分放,待進行副產品加工。
腌漬:將割好的魚片用清水沖刷干凈,然后入池或缸內腌漬,層魚層鹽,最后一層加蓋封頂鹽,不需加壓石,總用鹽量為魚片重的12%-15%。腌潰時間以3-4天為宜。夏季高溫陰雨天,用鹽量可適當增加。
出曬:經過腌漬的魚片在出曬前,要洗刷干凈,含鹽量高的要適當浸泡脫鹵。曬時最好掛曬或架曬,先曬肉面,后曬皮面,當曬至六七成干時,收起垛壓,整形并擴散水分,兩天后重新出曬至全干為止。
成品質量要求:肉質堅硬,肉面光滑,色澤淡黃,剖割正確,刀口平直,魚片板平,無殘缺。
包裝:用方筐或打捆用草片包裝。
③幼鯊魚的加工每尾重在2kg以下的幼鯊魚,適合于加工小鯊魚肉條,加工方法如下。
去沙:用手抓住魚尾,將魚放進70°C左右的熱水中,轉動幾下拿出,隨即用草根炊帚擦掉沙皮,以去凈沙皮為止。
剖割:將魚側放于割魚板上,頭向人體,腹面向左,用左手抓住魚鰓部,右手執刀,從頭部貼脊骨貫通腹腔推切至尾根,去掉內臟,然后切去魚頭,剔去脊骨,成為尾部相連的兩片肉。
腌潰:用6%-8%的鹽,層魚層鹽地擺人缸或桶內,經1天的腌漬即可撈出刷凈擺曬。
出曬:將刷好的魚片平曬在竹簾或草板上,先曬肉面,后曬皮面,半小時將魚片從中間縱向割開,每尾切成4塊魚條,尾部仍相連,成掌形,繼續出曬至全干為止。曬的過程中要注意整形。
成品質量要求:肉條干燥均勻,刀口平滑,肉呈淡黃色,有時稍泛白粉,但無鹽霜。
包裝:用紙箱或方筐包裝。
(2)魚翅的加工技術魚翅是由鯊魚的背鰭、胸鰭、尾鰭下葉前部經加工而成的淡干品,其營養價值豐富,具補血、補氣、補腎、補肺和補胃等功效,為了進一步規范魚翅的加工工藝,現介紹將魚翅加工成明翅的工藝技術。
①工藝流程急凍鯊魚鰭—解凍—干燥—去肌肉—燙沙—刮沙一洗滌一漂白一漂洗>去骨一曬干或烘干一分級一包裝一魚翅成品。
②操作方法
干燥:置于太陽下曬干或烘房內烘干。烘房內溫度應控制在40°C左右為宜。
去肌肉:用刀或電鋸將鯊魚鰭的基部肌肉切除干凈。
燙沙:以干鯊鰭質量的1.2倍清水,加熱至60°C左右,將鯊魚鰭浸人水中,經常自下而上翻動,使原料受熱均勻。保持水溫50t左右,浸泡時間約20min。用指甲或小刀試刮魚鰭幾下,如容易刮下沙粒,則注人冷水,調節水溫至40T:左右,去除魚鰭上的血污、黏液及雜質,撈起、瀝水。
刮沙:用刮沙刀從鰭的基部向鰭尖方向將沙刮除。
洗滌:用清水洗去鰭表面黏附的沙粒,撈起、瀝水。
漂白:將洗滌好的魚鰭浸人過氧化氫溶液中,1份40%過
氧化氫溶液加15份清水,浸泡20min左右。
漂洗:用流動的清水將魚鰭漂洗約60min,洗去鰭中的腐肉、殘留的過氧化氫及鹽分。
去骨:用剔骨刀將鰭中心軟骨剔除。胸鰭用手撕剝成兩半邊;背鰭剖成鰭尖相連的兩片。
曬干或烘干-.置太陽下曬干或烘房內烘干,將成品翅的水分含量控制在12%以下。
分級:按魚翅的品種、部位、大小、質量進行分級。
包裝:將同一級別的魚翅裝人塑料袋中,壓實,扎緊袋口,外用紙箱包裝。
以上關于“鯊魚干和魚翅如何保鮮加工?”的知識,小編已經給大家詳細介紹清楚了,希望可以給大家幫助!了解更多關于物流知識,請隨時關注東鑫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