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路產業簡介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近十余年來,我國鐵路發展迅速,目前已形成了一條從規劃研究、勘察設計、工程建設、裝備制造、運營管理、維修養護直至人才培養等完整配套、技術先進的產業鏈,掌握了高速鐵路、高原鐵路、重載運輸、既有線提速等成套技術,搭建了世界最先進的高速鐵路動車組和大功率機車技術平臺,實現了從鐵路大國向鐵路強國的華麗轉身,為我國鐵路打造產業品牌、參與國際合作交流和競爭提供了堅強后盾。按照2002年國家統計局頒布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02),中國鐵路產業主要包括鐵路建筑業、鐵路裝備制造業和鐵路運輸業3類企業,以下作簡要介紹。
一、鐵路建筑業
1.歷史沿革
1881年中國自辦的第一條鐵路——唐胥鐵路的建成,標志著中國鐵路建筑的正式開始。新中國成立后,按照體制變遷,鐵路建筑業的發展基本可以分成3個階段:第一階段為
1949一1979年,鐵路基本建設剛剛起步,實行統一管理。到1952年,鐵道部成立了基本建設局、設計局及工程總局,負責鐵路基本建設,形成了“基建發包、設計、施工”的分工管理體系。1958年合并成立鐵道部基建總局,由基建總局對全路基本建設、設計和施工工作實行統一管理。第二階段為1979—2000年,鐵路建筑業逐步實行“政企分開”。1979年5月,鐵道部基建總局對外稱“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實行企業化管理,對本系統的生產、基建和經營管理全面負責。1984年]月,鐵道兵整建制并人鐵道部,稱“鐵道部工程指揮部”。1989年,鐵路基建等系統實行政企分開改革,撤消鐵道部基本建設總局,抽調一部分人組成“鐵道部建設司”,其余人員組成“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鐵道部工程指揮部”整建制改為“中國鐵道建筑總公司”。2000年,鐵道部與非運輸企業“脫鉤”,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等五大公司整體移交中央企業工委管理。第三階段為2000年至今,市場格局逐步形成。2003年5月,國務院成立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中國鐵道建筑總公司轉歸國資委管理,并進行大范圍企業重組。2007年,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和中國鐵道建筑總公司經整體重組后名稱分別為“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并各自于2007年12月和2008年3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和香港聯合交易所掛牌上市。
2.鐵路建筑龍頭企業簡介
2000年以前,鐵路建設實行內部招標,合同基本被中國中鐵和中國鐵建所壟斷。2000年以后,內部招標改為公開招標,但鐵路外部單位實際中標很少。2005年以后,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水利水電建設集團公司等其他領域具有一定資質的企業相繼進人鐵路工程施工領域,鐵路建筑業競爭逐漸激烈。
1)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中文簡稱“中國中鐵”,英文簡稱CREC)是由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以整體重組、獨家發起方式設立的,集勘察設計、施工安裝、房地產開發、工業制造、科研咨詢、工程監理、資本經營、金融信托、資源開發和外經外貿于一體的多功能、特大型企業集團。該公司擁有境內外下屬子、分公司48家和其他項目機構,總部設在北京。作為全球最大建筑工程承包商之一,參與了新中國成立后的所有主要鐵路的建設=自2006年至今連續進入世界企業500強。
中國中鐵科研創新能力強,擁有“高速鐵路建造技術國家工程試驗室”和“盾構及掘進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在高原鐵路、高速鐵路、電氣化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大型橋梁及隧道、高速鐵路道岔等多個領域擁有核心技術,達到了世界先進、國內領先水平。
2)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
前身為鐵道兵的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中文簡稱“中國鐵建”,英文簡稱CRCC),由中國鐵道建筑總公司獨家發起設立的特大型建筑企業,2014年《財富》“世界500強企業”排名第80位。其業務涵蓋工程建筑、房地產、工業制造、物資物流、特許經營、礦產資源及金融保險。當前,中國鐵建已經從過去以施工承包為主發展成為具有科研,規劃、勘察、設計、施工、監理、維護、運營和投融資的完善的行業產業鏈,具備了為業主提供一站式綜合服務的能力,在高原鐵路、高速鐵路、高速公路、橋梁、隧道和城市軌道交通工程設計及建設領域確立了行業領導地位。
二、鐵路裝備制造業
1.歷史沿革
從1880年組建開平礦務局胥各莊機修廠(唐山機車車輛工廠前身)至今,中國鐵路裝備制造業已有百余年歷史。新中國成立后,按照體制變遷,可以將鐵路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演變總結為圖1-1-1所示。
2.鐵路裝備制造龍頭企業簡介
1)中國南車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南車股份有限公司(中文簡稱“中國南車”,英文簡稱CSR)由中國南車集團公司聯合北京鐵工經貿公司共同發起設立,主要從事鐵路機車、客車、貨車、動車組、城軌地鐵車輛及重要零部件的研發、制造、銷售、修理、租賃,軌道交通裝備專有技術延伸產業,以及相關技術服務,信息咨詢,實業投資與管理,進出口等業務,具備鐵路機車、客車、貨車、動車組、城軌地鐵車輛及相關零部件自主幵發、規模制造、規范服務的完整體系。公司總部設在北京,員工8萬余人,下屬19家全資及控股子公司。
中國南車擁有變流技術國家工程中心、高速列車系統集成國家工程實驗室、動車組和機車牽引與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高速動車組總成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4個國家級研發與實驗機構。以高速動車組、大功率機車為代表的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性能產品技術已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企業綜合實力跨入世界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業前列。
2)中國北車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北車股份有限公司(中文簡稱“中國北車”,英文簡稱CNR)由中國北方機車車輛工業集團公司聯合大同前進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現已更名為北京北車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和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于2008年6月26日共同發起設立,主要經營鐵路機車車輛(含動車組)、城市軌道車輛、工程機械、機電設備、環保設備、相關部件的開發設計、制造、修理及技術服務、設備租賃等業務。北車集團主要負責股權管理和資產管理等;北車投資主要負責項目投資、投資管理、資產管理及管理咨詢等。中國北車現有21家主要子公司,總部設在北京。
中國北車技術開發實力雄厚,研發和制造能力全球領先;擁有時速200km和時速300kro兩個速度等級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動車組產品技術平臺,自主研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髙速動車組系列產品,搭建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貨車產品技術平臺,設計開發了中國鐵路80%以上的貨車車輛品種;可提供能夠滿足各種城軌運輸需求的200多種地鐵、輕軌、城際列車及有軌電車,并可開發及制造磁懸浮列車。
3)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
為了有利于高鐵“走出去”,有力推動中國高端裝備業的產業升級,推進中國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邁進,順應經濟全球化和市場一體化的大趨勢,2014年12月30日中國南車與中國北車正式宣布以南車換股吸收北車的方式進行合并,合并后的新公司更名為“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中文簡稱“中國中車”,英文簡稱“CRRC”)。
全球軌道交通裝備市場中,排在前七位的分別是中國北車、中國南車、加拿大龐巴迪、德國西門子、法國阿爾斯通、美國GE、日本川崎。中國南車與中國北車兩家合并后,累計銷售收人幾乎相當于其他5家的總和。有理由期待,合并后的中車公司將受益于更大規模、更高運營效率、更高研發效率、更低采購成本和統一的全球戰略,從而實現更高國際競爭力。
三、鐵路運輸業
1.歷史沿革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鐵路運輸一直實行政企合一的國有化管理模式。1949年10月1日,設置中央人民政府鐵道部。1954年9月,新成立的國務院按照相關規定,將原中央人民政府鐵道部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作為國務院組成部門。1970年至1974年間鐵道部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中華人民共和國郵電部合并成立新的交通部。1975年1月,鐵道部恢復獨立建制。20】3年3月,鐵道部實行鐵路政企分開,組建中國鐵路總公司,承擔鐵道部的企業職責,不再保留鐵道部。
2.我國鐵路運輸業現狀
當前,我國鐵路客貨運輸任務依然十分繁重,不僅多數線路客貨混運,而且旅客周轉量、貨物發送量、貨運密度和換算周轉量多項指標均列世界第一,鐵路客貨運輸極不適應國民經濟持續增長的需求。2013年全國鐵路旅客發送量完成21.06億人,全國鐵路貨運(含行包)總發送量完成39.67億t。總體來說,高負荷是中國鐵路的基本特點,也是技術發展和運輸組織的難點。要根本解決這一問題,只有逐步修建第二雙線,并實行客貨分線運輸,客運專線采用快速技術,貨運線路采用重載技術,以大幅度提高運輸能力和運輸質量。
四、鐵路運輸管理與組織機構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鐵路局
2013年3月14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關于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的決定,為推動鐵路建設和運營健康可持續發展,保障鐵路運營秩序和安全,促進各種交通運輸方式相互銜接,實行鐵路政企分開,完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組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鐵路局,由交通運輸部管理,承擔鐵道部擬定鐵路發展規劃和政策的行政職責,負責擬訂鐵路技術標準,監督管理鐵路安全生產、運輸服務質量和鐵路工程質量等。
2.中國鐵路總公司
中國鐵路總公司(簡稱“中國鐵路”)是經國務院批準,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法》設立,由中央管理的國有獨資企業,下設18個鐵路局(集團公司),注冊資金10360億元。
中國鐵路總公司以鐵路客貨運輸服務為主業,實行多元化經營。負責鐵路運輸統一調度指揮,負責國家鐵路客貨運輸經營管理,承擔國家規定的公益性運輸,保證關系國計民生的重點運輸和特運、專運、搶險救災運輸等任務。負責擬訂鐵路投資建設計劃,提出國家鐵路網建設和籌資方案建議。負責建設項目前期工作,管理建設項目。負責國家鐵路運輸安全,承擔鐵路安全生產主體責任。
以上關于“中國鐵路產業簡介”的知識,小編已經給大家詳細介紹清楚了,希望可以給大家幫助!了解更多關于物流知識,請隨時關注東鑫物流。